進賢麻石咀村的“人蟻拉鋸戰”何時休?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8月05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盛夏時節,樹木撐起一片翠綠的華蓋;鄉間公路穿越林地與水田,延伸至山坳中的村莊。麻石咀自然村,就坐落在這片被樹木環抱的土地上。

  這個自然村隸屬于進賢縣三里鄉金紅村行政村,20余棟老房子依山而建。20世紀90年代初,不請自來的白蟻開始日積月累地侵蝕這些房屋,至今已所剩無幾。村民胡自松父輩留下的老宅,歷經歲月風雨,也因白蟻侵蝕而倒塌,僅余殘垣斷壁和一些木梁。

  4年前,一場短暫的白蟻防治行動效果不佳,人與白蟻的拉鋸戰仍在持續。

  文/圖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蘭春

  一戳就碎的樹干。

  被白蟻蠶食的樹木。

  老房內木門正在被白蟻蠶食。

  入侵

  嚴重蟻害“掏空”了山村

  麻石咀自然村是一個典型的“空心化”山村,20余棟磚木結構老房散布林間,已陸續傾頹。村民胡自松家的老房2015年因白蟻侵蝕被拆除,現僅存半面殘垣。記者用木棍輕戳殘留木梁,內部已被蛀空。胡自松回憶,當時發現墻體布滿蜂窩狀孔洞,爬滿白蟻,重建計劃只得放棄。

  仍住在村里的胡愛德帶記者參觀自家老屋。盡管外墻經過翻修,但臥室木橫梁已腐朽不堪。“晚上總能聽見床頭吱吱聲。”她說每年3月白蟻繁殖期,整個村子被陰影籠罩,夜間白蟻趨光而至,甚至鉆入紗窗縫隙,嚴重侵擾生活。

  2021年,江西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調查發現,麻石咀自然村存在多種白蟻混合危害,需防治面積達300畝。

  “該村92%的房屋遭受白蟻侵害,房前屋后的木材、木質結構和柴堆中均可見大量白蟻及危害痕跡,村邊樹林中胸徑20厘米以上的樟樹及其他雜木也遭白蟻蛀蝕。”參與調查的江西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教授王建國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51253-2017)建設工程白蟻危害評定標準》,該村房屋建筑和園林植被的白蟻危害均屬最嚴重的第三等級。

  白蟻不僅蛀空了老屋,更“蛀空”了整個村莊。這個曾住有近150人的村莊,如今僅剩10余老弱婦孺常住。整潔的水泥村道直通各家院門,卻難見人影。胡自松表示,多數村民因蟻患選擇外遷,老宅成了“食之無味”的雞肋,翻建又面臨蟻患威脅。白蟻不僅蛀空了老屋,更“蛀空”了整個村莊。

  斗蟻

  “十八般武藝”難降“無牙之虎”

  麻石咀自然村村民與白蟻的“戰爭”已持續30余年。這種被稱為“無牙之虎”的小蟲,雖無利齒卻威力驚人,能破壞地基、毀壞房屋。年過七旬的村民萬查德回憶,最初村民對白蟻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看著家園被侵蝕。

  為抵御白蟻,村民們拿出了“十八般武藝”:用殺蟲劑噴殺、點蠟燭誘殺、開水澆灌、柴草火攻,但都收效甚微。

  “麻石咀自然村有臺灣乳白蟻、散白蟻、黑翅土白蟻、黃翅大白蟻和揚子江近扭白蟻。”王建國說,白蟻的危害與其食性有關,主要以草木中的纖維素為食,其中木質纖維素更受青睞。

  王建國表示,當地老屋大多是磚木或土木結構,其中木構件特別容易被白蟻侵蝕。如果沒有人干預的話,危害非常嚴重。就目前來看,麻石咀自然村出現的白蟻有主副巢之分。倘若村民家中紗窗未關,它們會迎光飛入室內。一旦在室內筑巢,將對室內房屋、木質家具結構造成巨大危害。

  由于白蟻種類多、防治難,若無專業人員指導,可能會越治越多。這些做法雖然短期內看似有一定效果,但可能驚擾白蟻,破壞蟻路,導致它們轉移到更隱蔽的地方,增加徹底滅治白蟻的難度。

  困局

  農房白蟻防治尚處于“盲區”

  麻石咀自然村的老房子普遍存在安全隱患,部分已出現危險跡象。村民曾嘗試修繕,但因白蟻問題嚴重,修補效果有限。

  金紅村、麻石咀自然村負責人及村民反映,2021年6月進賢縣相關部門曾派人進行短暫白蟻治理,但效果不理想。村民胡青飛回憶,當時兩三名工作人員對老房及周邊樹木噴藥,并在樹下鋪藥后便離開。金紅村黨支部書記吳勝國稱,因后續資金不足,治理工作未能持續。專家王建國指出,白蟻防治需結合化學、物理和生物方法,且必須定期檢查維護,強調長期監控是防蟻關鍵。

  連日來,為了弄清麻石咀自然村白蟻防治到底“該誰管,怎么管”,記者先后采訪了進賢縣三里鄉人民政府、進賢縣住房保障中心和進賢縣林業局。

  進賢縣三里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范秀福就麻石咀自然村白蟻防治困局接受采訪時表示“情況基本屬實”。

  進賢縣林業局營林股陳小明向記者表示,根據機構職能劃分,進賢縣林業局只負責林地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即使麻石咀自然村需要進行白蟻防治,我們也只能向三里鄉提供技術指導,因為沒有防治專項經費。”

  根據相關規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全市城市房屋白蟻防治管理工作,僅向社會免費提供城區范圍內新建房屋白蟻預防及15年包治期內房屋白蟻復查與滅治的無償公益服務,不再提供既有房屋和其他領域發生白蟻危害的有償滅治服務。

  進賢縣住房保障中心白蟻股錢思思就麻石咀自然村防治困局表示,當前,南昌無論是當地住房城鄉建設部門,還是所屬鄉鎮、街道,均無專項經費進行治理,農村房屋白蟻防治仍需村民自行出資聘請第三方機構。

  探索

  他鄉經驗如何照亮門前路

  麻石咀自然村白蟻防治工作,按江西農大昆蟲研究所早前制定的實施方案,要分三期推進。其中,首期預計要花費一年時間、費用30余萬元。

  這筆資金對以務農和打工為主的金紅村及麻石咀自然村村民而言難以負擔。范秀福表示,三里鄉正積極向縣里爭取支持。南昌市住建服務中心白蟻防治科曾吉華指出,當前城市白蟻防治成效顯著,但農村防治仍缺乏系統措施和明確責任部門。

  記者了解到,在破解農村白蟻治理困局方面,國內多地已有成功經驗。

  2010年,四川成都在全國率先出臺《成都市農村集中居民區房屋實施白蟻預防規定》,明確將行政區域內所有農民集中居民區納入防治范圍,并進一步細化了操作辦法。

  與江西相鄰的浙江,于2020年啟動“一村三名”(即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白蟻綜合治理工作。通過三年行動,浙江412個白蟻危害嚴重村落的蟻害治理率達到 100%,有效保護了一大批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

  在白蟻防治實踐中,浙江探索出多項創新舉措值得借鑒。例如加強技術創新,開展白蟻防治數字化應用場景試點,打造“白蟻全生命周期綜合防治”服務平臺,實現了白蟻危害的智能識別、自動報警和實時監測。

  記者手記

  麻石咀自然村白蟻防治的困局,暴露了農村房屋管理、維護的漏洞。在城市中,白蟻防治有明確的管理規定和專門的部門負責;而農村房屋卻陷入職能部門間的權責模糊。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稱“無法管理”,林業部門僅負責“林地蟻害”,鄉政府只能“向上爭取”。2021年縣里的短暫防治成為“走過場”,恰恰印證了缺乏統籌的防治注定徒勞。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記者實在難以想象,麻石咀自然村4年前的一場白蟻防治,竟在采訪多個部門后,仍無法找到當時組織、牽頭防治的單位。整個過程如同走迷宮般,陷入“找也找不到”的焦慮與茫然。

  7月底,記者離開麻石咀自然村時,一位村民站在老宅廢墟前喃喃自語:“父輩的屋子就這么沒了。”他的嘆息,何嘗不是對家園重生的期盼?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郭寧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