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新縣政協讓每顆“星星”都閃閃發光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9月25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圖 周澤涵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段萍

  “來,俊俊(化名)抬腿,很棒……”9月2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康復室,10歲的俊俊在老師顏丹丹的指導下認真鍛煉著腿部力量。這已是他來到永新縣特殊教育學校的第三年。

  從剛來時,身體像塊“軟面條”,到現在可以在媽媽的攙扶下走一小段路。這里發生的變化,不僅為他們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也書寫了一段政協組織與社會愛心力量共同助力特殊教育的暖心故事。

  ◎從“軟面條”到邁出第一步:俊俊的三年成長路

  當日上午,記者隨江西省政協2025新聞媒體基層政協行采訪團來到吉安市永新縣特殊教育學校。在體育康復室,記者見到了俊俊。

  曹珍的孩子俊俊是29周早產兒,幼時像塊“軟面條”一樣脖子豎不起來。曹珍仍記得兒子2歲8個月時被確診為“重度腦癱”并伴有孤獨癥的那一天,“我當時在走廊里哭了很久,甚至連呼吸都覺得疼”。

  確診后的幾年,孩子的生活幾乎被封閉在家里和康復機構兩點一線之間。

  轉機發生在永新縣教體局的一通電話后,曹珍帶著俊俊走進了永新縣特殊教育學校。

  改變的跡象微小卻珍貴。“第一次進教室,兒子竟然主動伸手摸了摸老師遞來的玩具小鴨子。”曹珍回憶,她當時特別激動,覺得看到了希望。

  如今,俊俊的性格開朗了許多,他會催促媽媽早點送他去學校,因為“學校的玩具、設施增加很多,特別好玩”。更讓曹珍驚喜的是,在學??祻陀柧毎肽旰?,她嘗試扔掉輪椅,攙扶著兒子,他竟能從學校大門走到教室。

  那聲細小的“早上好”,是曹珍聽過最動聽的聲音。“每一個小小的變化,都像一顆糖,甜化了我過去所有的苦。我的孩子,正在用他自己的節奏,一點點長大。”她說。

  “以前我在家給他做康復,總急得直掉眼淚。他坐不住,我就吼他;他學不會,我就嘆氣。好在遇到了顏老師,她會和我說:‘俊俊媽媽,康復不是‘逼’他學會什么,是幫他找到‘愿意做’的理由。’”曹珍說,如今,俊俊每周都有感統課、語言課、繪畫課,課間還會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滑梯,盡管他會摔下來,但仍會爬起來再試;做康復訓練時,他會咬著牙堅持多爬1米……

  ◎從困境到“快跑道”:自閉兒童干預效率提升30%

  俊俊口中“好玩的設施”,正是學校剛剛建成啟用的“三大功能室”——培訓會議室、專業錄播室和孤獨癥資源教室。

  “我們學校179名在校生中,超六成是自閉癥、智力障礙等兒童,但學校卻缺乏專業的干預空間和教師培訓場地。”永新縣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李峰平深知學校的“痛點”,令人欣慰的是,這一困境在政協組織的愛心助力下得到改善。

  今年上半年,省政協主要領導實地調研后,當即聯系愛心企業支持學校改造升級。在省政協的“牽線”下,愛心企業廣東省東莞市以純集團有限公司捐贈的97.84萬元善款如“久旱逢甘露”。

  “僅108天,三間高標準功能室順利完工。”李峰平說,特殊教育是慢事業,但政協組織的助力給他們開辟了一條“快跑道”。

  如今,被家長稱為“星星驛站”的孤獨癥資源教室日均服務“星寶”15人次,設備投用三周,干預效率已提升30%。

  特殊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更是一項“希望工程”。“隨著功能條件的改善,孩子們在多個方面都將獲得更好的發展,我感到十分欣慰。”吉安市政協委員、永新縣政協常委、縣教體局局長湯悅東說。

  對于未來的工作,湯悅東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開展跟蹤調查,圍繞功能室使用效率、康復成效評估等開展小微調研,形成有針對性的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助力長效機制建設;同時,依托功能室資源,積極探索‘康教結合’‘普特融合’新模式,提升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的質量;并積極發動更多企業、鄉賢社團加入‘特教關愛基金’,共同為特殊教育注入更多溫暖與力量。”

  對于曹珍來說,最大的心愿是社會能給予這些特殊孩子更多包容和理解。“他們不是‘麻煩’,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機會。”她相信,就像一朵晚開的花,她的孩子終將迎著陽光,慢慢綻放。

 

  值班編輯:周澤涵

  值班審核:金路遙

  值班編委:郭寧



一鍵分享